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第547章(1 / 2)





  进入学校的不单单朱瞻圭一个被引领着,好多学生家长,身边都有一个小家伙引领,去寻找自家孩子的座位。

  来的大部分都是老人,应该都是孩子的爷爷或者是外公一辈的,父辈的来的很少。

  对于这个现象,朱瞻圭心中也十分清楚。

  新学学生的父辈,大部分都是军户子弟。

  随着朝廷用兵频繁,很多人都被征召入伍,没有入伍的也去了阿三那边管理奴隶种地了。

  也正因为这个原因,学校才有了住校和走读两种模式。

  如果孩子有叔伯等一类的亲戚帮忙带着,孩子可以不用在学校里住宿。

  如果父母不在家,则可以留在学校里住宿。而付出的代价,也只是将来毕业的时候,无条件为朝廷工作一年。

  或许会有人问了,明朝那个时代,女性一般都在家里,为什么母亲也不在家。

  其实原因很简单。

  随着通往阿三区域的道路被打通,民工们也开始从陆路出发前往阿三工作地点。

  考虑着离去的时间实在太久,夫妻长久异地分居,要是闹出什么不好的事情,很容易影响未来的招工。

  毕竟谁都不想自己外出打工5年,然后带着辛苦打工的钱回到家,发现自己的媳妇,给自己刚生了一个满月的大胖小子。

  所以朝廷经过考虑,如果夫妻二人都愿意,可以一起去阿三打工。

  男人们可以管理奴隶,安排种地和负责巡查领地区域。

  女卷们可以负责粮食晾晒,和日常生活问题。

  在工资方面,女子由于负责的工作非常少,也比较轻松,所以工资会给的相对少一点。

  对此,工人们没有一个有意见,反而还对朝廷深深的感激。

  毕竟在这个时代,女子一般情况下,都在家中做些手工活,乡下的也顶多是帮着丈夫打理一下农田,根本就没有外出工作的说法,而且外界也没有给女子的工作。

  如今陪着丈夫外出打工,不但夫妻可以生活在一起,互相陪伴着,还能挣些生活费。

  妻子挣的工资,足够夫妻二人日常花销了,这样一来丈夫得到的工资和赏钱就可以保留下来,将来给孩子娶媳妇盖房子用。

  也正因为这个想法的带动,很多民工都是夫妻二人一同出发前往阿三,家中的孩子也交给自己的亲朋或者是老人照顾。

  他们路上的安全,也不用担心,一路出发随行有军队保护。吃食也会有各个道路上的站点会提供。就算是生病了,各地方也有医师负责诊治,免费提供各种药物。

  朝廷可以说是把任何可能想的都面面俱到,让这些外出打工的人没有任何后顾之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