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第546章(1 / 2)





  听到自家儿子这么提,朱瞻圭这才想起来,第一批入学的新学学生,将要从县学毕业,踏入中阶的府学学习了。

  虽然府学就在县学的隔壁,走几步路就到了。但这是第1批孩子毕业,文曲院对此格外重视,下令各方县学,进行一次汇报表演,让家长们看看自家孩子,在学校这4年来的学习的成果。

  明朝的新学跟后世不一样。

  不是六七月份毕业,而是在年底的11月中毕业。

  孩子毕业之后,再到新年前的一个月,不会放假让他们在家里闲着无聊。

  学校会根据他们个人的能力,安排一个毕业实习。

  这个毕业实习会根据年龄的不同,擅长的内容不同,安排不同的工作。

  比如说即将毕业的县学学生,由于年龄还小,肯定不会参与政务,或者是入伍打仗等一类的事情。

  在实习的这段时间,他们将会被派到县衙和各个商会工作。

  比如说帮县衙中的书吏腾抄一些内容,或者是去几大商会,帮忙算个账或者是干些杂活一类的事情。

  别看这些县学学生还小,但经过四年的学习,他们自身的知识积累和文化水平,已经不比后世的中学生差了。

  在这个文盲占据90%的比例的时代,这些孩子已经可以称为小秀才了。

  学校分配的这些基础的工作,对他们而言还是轻轻松松能胜任的。

  另外朝廷也不会让他们白干活,在新年实习结束之后,会给他们一些工钱和年货,让这些孩子们,体会付出就有收获的快乐。

  可以说,新学不单单只是知识上的培养,也会让孩子学有所用,积累一些日常的经验。

  让他们以后大学毕业,如果没有回学校任教,便可以根据个人的特长,安排到各个部门,轻松地接手这些工作。

  这样的教育,比儒家那一套的教育,强了不知道多少倍。

  像很多考上的儒家弟子,别看一副满腹经纶吟的模样。其实在下方地方为官后,除了学问之外一无是处。很多事情都需要师爷和下面的小吏处理,他们对政务根本就是一窍不通,甚至有的连油盐酱醋五谷都分不清楚。

  这样四肢不勤,五谷不分,只会之乎者也,捞钱贪污的家伙,指望他们造福老百姓。

  呵呵,说难听点,栓一头猪在官位上,都能胜任这些工作。

  而新学这边的教育,除了在县学和府学毕业之后,会有短暂的实习外,到了大学几乎是上半个月的课,实习半个月。

  那些能力突出的,朱瞻圭会直接安排到朝廷各个部门,让他们学习这方面的经验,积累这方面的基础。

  等这些学生将来毕业了,可以轻松的融入各个部门,接受朝廷的工作。

  哪怕就算是成绩一般的,放到地方衙门,也比那些只会之乎者也的书生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