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八十年代生活记第35节(1 / 2)





  小朋友表达能力有限,父母两人假装能听懂,配合孩子应道:“这样啊,原来如此,是吗,好的……”

  柳家凝带走唐利民是极为正确的事,唐利民走了,不断有士兵涌过来。

  他们面对严劭就是有说有笑的,严劭让他们少说两句,吃就完事了,他们团长可是眼观六路耳听八方,被他听到,不得了,明天罚跑圈。

  团长没在附近,士兵们胆子就大起来了。

  何善带来的面团面粉全用完了,金春慧做的肉也全部被吃完,酒酿圆子是半点不剩,还有懂酒酿圆子做法的士兵问嫂子有没有米酒。

  金春慧有米酒,问丈夫可不可以拿出来给他们吃,严劭说可以,她就分给他们吃了。

  按理说米酒不醉人,谁知道他们有没有重要的事情,吃了米酒,人不太清醒,出事她负责?

  严劭说可以那就可以吧。

  天塌下来有他顶着,不怕。

  带来的米酒全没了,他们顺带还把唐团长家的切糕全吃完了。

  “你们要逛就先去逛吧,我和德强在这里带着孩子。”何善准备留下来看摊子。

  金春慧没意见:“我们回来后就换你们去吃。”

  “好的。”

  年年大概是逛累了,没跟着爸爸妈妈去,而是留下来和乔乔姐姐玩游戏。

  夫妻俩离开,金春慧挽着丈夫的手臂,生怕摔倒。

  地面有些湿,没湿她也怕摔倒,总之抓着严劭的手臂比较安全。

  今晚金春慧不准备管住嘴,想吃的都会拿点尝尝。

  把食堂两楼都逛遍了,金春慧从抓住丈夫的手臂变成被丈夫抓住手臂。

  吃不动了,走不动了。

  没有严劭扶着根本走不动道。

  严劭:“你才吃多少就成这样,果然是平时吃太少了。”

  “除夕夜,你少说我两句,过年不兴吵架骂人的。”夫妻俩回去,金春慧让何善方德强夫妻俩去吃东西。

  “春慧,你们商量过走亲戚的时间吗?”柳家凝唐利民走得比他们早,回来得比他们晚,柳家凝刚来就问金春慧。

  过年少不了走亲戚,金春慧在这里没亲戚,理解柳家凝的意思:“初五中午在阿善家里吃午饭,暂时没别的安排。”

  自家要不要烧还在犹豫,除夕解决了家里一部分牛羊肉,要是走亲戚请人来家里吃饭,好像没什么能招待客人的。

  是能买肉,只要别下大雪。

  “那初三来我家好了,我们家初三中午请营长吃饭,晚上请副营长吃饭,初六中午请教导员,初六晚上请指导员来吃饭。”

  金春慧心想,这是“轮流处刑”啊。

  “劭哥,所以你每年过年都能在团长家蹭四顿饭吗?”金春慧暂时没回答柳家凝邀请,问自家丈夫。

  严劭:“没,最多吃两顿,没空天天去吃饭。”

  能天天去也不想去。

  因着不是独独请营长一个人,是请营长一家人,三个营长就是三家人。

  三家人挤在屋子里,再大的屋子都显小,加上有不看脸色的小孩,吵得人头疼,不如自己待在宿舍里清静。

  而且团长也不是天天都有空做饭,很多时候都是提前做好半成品,吃饭的时候让柳家凝接着做。

  柳家凝的厨艺和他差不多,让人不敢恭维,严劭自觉自己是能做好半成品的。

  柳家凝不行。

  她在厨房就是灾难般的存在。

  金春慧听不到丈夫的心声,能从丈夫小表情里看出点内容来:“所以我们跟着哪拨人吃呢?”

  她听丈夫的意见,严劭的意见是:“嗯……就跟教导员那拨吧。”

  丈夫有了答案,金春慧问柳家凝可以吗?

  柳家凝:“可以啊,那约好了初六中午。”

  “我家暂时不做饭请客了,我跟阿善约好去她家会带两道菜,去你家也带两道菜好了,算尽一份力。”

  “真是太谢谢你了。”

  ...

  除夕晚上算是热热闹闹过去了,回家路上金春慧没问,因为是和两家人结伴回去,有些话不方便问出口,回到家后,她问丈夫为什么选教导员那拨。

  他们部队没有副教导员,教导员指导员各三人。

  严劭跳过营长副营长选了教导员,一定有他的道理。

  严劭是有他的道理,道理也很简单:“教导员的孩子最少,人最少,家属素质也更高点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