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第44章(1 / 2)





  “回去请罪么?”皇帝瞥了瞥她,一语道破。

  徽妍苦笑:“正是。”

  皇帝没有反对,只道,“女史莫忘了先前所言,蒲那与从音初到长安,教导之事,旁人只怕难胜任。”

  徽妍知道他是在提醒自己入宫做女史的事,忙道,“妾不敢忘。”

  回到蒲那和从音的宫室,徽妍对他们说自己要回弘农,过几日便回来。此事在路上徽妍就与他们说过,蒲那和从音也不闹,乖乖点头。

  “你要快些回来。”蒲那说。

  “不许贪玩。”从音也叮嘱。

  徽妍无奈,答应着,总觉得这两个小童说的话与皇帝方才所言异曲同工。

  向宫人交代了事务,徽妍便乘了车,打算先到王缪家中一趟。不料才出宫门,车夫向宫卫报了徽妍名姓,她就被拦着。徽妍讶然,往外一看,却见周浚跑过来,两相照面,他松了一口气。

  “你到底回来了!”他擦擦汗,“你那信上的归期怎不作数?害我等在家中盼了两日!”

  徽妍哂然。自己的确曾致书家中告知归期,但皇帝为了带蒲那从音逛云阳街市,耽搁了时日。

  “姊夫,家中好么?”徽妍忙道,“母亲、兄长、长姊可好?”

  “你兄长长姊都好,”周浚笑了笑,却没好气,“至于大人好不好,你到我府中就知晓了。”

  “你府中?”徽妍讶然。

  “不然还在谁府中?”周浚瞪她一眼,“大人前日从弘农到了长安,等候你两日了!”

  ☆、第41章

  徽妍跟着周浚回到府中的时候,天色早已经全黑了。

  庭中点着烛火,徽妍还才进门,看到堂上绰绰的人影,心中已经怯了几分。

  周浚看着她满腹心事的模样,苦笑一声,没好气道,“早知道怕,先前的胆量又从何而来?去吧,好好赔罪,她是你母亲,还能吃了你?”

  徽妍也只得这般想,跟着周浚到堂上去。

  果不其然,戚氏正在堂上,陈氏和王缪一左一右陪着她说话,看到徽妍进来,忽然打住。

  徽妍望向戚氏,深吸口气,赔着笑上前,“母亲……”

  “回来了?”戚氏打断,看着她,面色冷冷。

  “禀告母亲,我……我回来了。”徽妍忙道,碰到戚氏目光,声音却不觉地收下去。

  “回来就好。”戚氏冷笑,“看你仍有命在,四肢齐全,老妇也不怕去了黄泉无颜见你父亲。”说罢,从榻上起身,拂袖而去。

  众人面色皆变。

  “母亲!”徽妍急忙唤一声,追着过去。

  王缪与陈氏亦快步赶上。

  “母亲!”王缪一边走一边和气地对戚氏道,“母亲这是怎么了,方才在堂上还说徽妍怎这么久还未到,如今她到了,却又生气?”

  “是啊姑君!”陈氏亦劝道,“徽妍这不是回来了!千辛万苦……”

  “她辛苦,老妇不辛苦!”戚氏道,“她是女史,饱读经学,深明大义!我一个老妇,见识浅薄,每日操心亦是活该!她此番去匈奴,是逼迫无奈么?她本是故意!先前说只去长安之时,老妇千叮万嘱,还托了张内侍,不想还是她智优才高,留一封家书便去了,连告辞都无!”说罢,她回头瞪了徽妍一眼,“我怎不知晓,你是怕我碍着你报恩,你大善大义,连家也可不要!”

  徽妍听着,又愧疚又着急,却不敢辩驳。

  王缪和陈氏看了看她,只得一路劝慰。到了室中,王缪扶着戚氏坐下,冲徽妍使了使眼色。

  徽妍也想上前继续赔罪,但戚氏还在絮絮叨叨地数落着,她全然不敢插嘴。徽妍只得低着头听她教训,过了好一会,瞅着她终于说得有些累了,忙从侍婢手中接过一杯水,奉上去,“母亲,饮些水……”

  戚氏瞪她一眼:“你就盼着老妇快快说完是么!方才那些话全当耳旁风!”

  徽妍被她说得哑口无言,眼睛红红的,未几,眼泪落了下来。

  王缪在一旁看着,心中不忍,忙将徽妍扶起来,嘴上却道,“好不容易回来,哭甚!母亲这两月牵挂你,寝食不安,埋怨你亦是应当。母亲亦不曾冤枉你。想当年你陪嫁去匈奴之时,母亲日思夜念,每每接到你来信,皆珍藏在箱笼之中,想你紧了便拿出来看,却无不以泪洗面。今年初时,得知你要回来,母亲欢喜得人都精神了,还唯恐你回来住得不舒服,让兄长修葺房屋。徽妍,不是长姊说你,恩义难割,人之常情,可最疼惜你的还是家中骨肉,怎好说走就走,教母亲伤心难过?”

  徽妍哭泣起来,哽咽难以自抑,伏拜在戚氏面前,“母亲……母亲息怒……”

  王缪的话亦勾起戚氏往日酸楚,眼圈一红,泪光浮动。

  “都是从前之事,提它作甚……”她侧过头去,拭了拭眼泪,少顷,再回头看,看着哭泣不止的徽妍,心终于软下来,长叹一口气,让她起来,拉过她的手。她流着泪道,“并非母亲不肯成全你,只是千辛万苦,我母女二人好不容易团聚,你怎忍心又走?朝廷的事,自有朝廷去操心,匈奴那般险恶之地,你若有个万一,母亲往后该如何度日?”

  徽妍羞愧难当,一边擦着眼泪一边点头,伏在她怀里。

  周浚在一旁看着,无奈地笑起来,“好了,都莫哭了。大人,徽妍一路奔波归来,水米未进,大人再恼,也让她先用了膳才是。”

  戚氏看他一眼,又看看怀里的徽妍,叹口气,脸色终于好转,也不再教训徽妍,让王缪呈膳。

  正在此时,家人忽而来报,说门外来了宫使,说是奉朝廷之命来嘉奖徽妍。

  众人闻言,皆是愕然。

  “嘉奖徽妍?”周浚望了望天色,“现在?”

  “正是!”家人忙道,“宫使已至门前,还拿着诏书!”

  众人唬了一下,不敢怠慢,忙到前庭去。只见果然是官署来的车驾,一名小黄门笑眯眯地走进来,手里拿着帛书,见到周浚,行礼道,“周府丞,别来无恙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