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第179章(2 / 2)

  “坏了,”荀攸呢喃道:“主公绝对……所以她封锁了陛下驾崩的消息至今未公布?”

  荀谌点点头:“但她不能瞒太久。”

  就算沈娴想继续瞒,手握先皇遗诏的杨彪也会想方设法把这件事情捅出来逼沈娴上位。

  在杨彪看来,只要沈娴登基,大汉就安全了,她也不会总想着去推翻刘家搞个新王朝玩,他们那些士族自然也就安全了。

  然而沈娴这辈子最恨别人试图掌控她的人生,她自己如何选择是一回事,要是有人在背后逼她做选择,那就又是一回事了。

  “无妨,”荀攸边思考边说:“张儁义的事情已经解决了,司隶基本上落入我们的掌控之中,现在就看兖州……”

  “袁本初逃不掉了,”荀攸微微一笑:“至于那些在后面暗搓搓搞事的人,咱们慢慢收拾。”

  荀谌很想把耳朵堵上,装作没听到刚才荀攸那句话的样子,因为他明白只要他听了哪怕一耳朵,荀攸都会死拉着他不放手了。

  看在荀谌的面子上,荀攸没有去找沮授谈话,他拜托了贾诩和司马懿。

  也不知道贾诩跟沮授唠叨了点什么,反正第二天沮授就彻底服气加入益州的美好大家庭了,他也不搞事也不折腾,就安安静静地跟在贾诩身后帮忙,老实得好像小鸡仔。

  沈娴偶然路过军营,看到贾诩带着司马懿和沮授干活的样子,只觉得贾诩这人太可怕了,日后一定不能惹他。

  另一边荀攸也搞定了荀谌,带着他来找沈娴问刘协的事情了。

  “长安城中的粮草还有多少?”荀攸开门见山地问:“我军中的也不多了,下一次补寄本来是在三天后。”

  司马懿去找沈娴诈降的时候,张郃也派了人去找荀攸和谈,然而不论去了几个人,都被荀攸客客气气地请走了,最后张郃终于被荀攸晾得受不了了,再加上司马懿那边迟迟没有回信,张郃只得亲自出马彰显诚意,然后就被荀攸一举拿下了。

  荀攸收了张郃之后不敢耽误,立马拔营向着长安城赶来,因此错过了当时的补寄。

  “我留了人,”荀攸说:“会帮忙把粮食从来长安城的。”

  但仅仅依靠荀攸的粮草也不够吃,那是张鲁给三万人准备的,现在长安里有将近八万人,处处都有人张着嘴等吃饭。

  “从益州调吧,给文若写封信。”沈娴检查了粮草之后也是直叹气,长安城确实不缺粮,但那是因为城中除了虎贲营和羽林卫之外没有别的部队了,百姓家里多多少少都有储备粮,坚持一段时间不成问题。

  “我们这里没粮了,”沈娴的目光在地图上来回转悠:“袁本初那里肯定也不好过。”

  袁绍的粮草是从司隶和幽、冀州三地调配的,现在司隶被沈娴占了一半,幽州又有赵云带人闹腾,也就只有冀州尚算稳定,可连续供粮,至于提供多久……

  “最多不过一个月。”这是荀谌自从进入屋中后第一次开口,他的声音很平静:“袁公临走前只带了一月的粮草,途中长安送去过一回,但被抢了一半,算算剩余的数量,现在也就只有冀州有能力再调一次粮了。”

  “不过马上就到秋收了,”荀攸说道:“如果他们抢割得快……”

  “前提是还有粮食还在地里种着,”沈娴笑了笑:“别的地方我不知道,但曹孟德撤退时一路退一路烧,反正兖州能收获的粮食都被他点的差不多了,半点没给袁本初留下来。”

  况且士兵们都在忙着打仗,哪有时间种地啊,农民也都跑得差不多了,田地荒芜下来没人管,粮食早就被杂草排挤死了。

  荀攸忽然想到一件事情:“那曹孟德的粮食哪儿来的?”

  “荆州调过去的,”沈娴指了指襄江:“今年荆扬二州丰收了。”

  所以沈娴才敢带着人在外面浪了这么长时间。

  “这不能白给吧?”荀攸摸了摸下巴:“得敲他们一笔。”

  “不用敲了,”沈娴懒洋洋地说:“大家都是自己人,大方点。”

  荀攸:……我不在的时候世界发生了怎样的变化?

  看出了荀攸眼中的疑问,沈娴解释了一句:“迟早的事。”

  曹操又没有自己称帝的打算,当时派大儿子来请沈娴帮忙,话里话外的意思就是从此之后跟着沈娴走了,沈娴要是拥护皇帝,他也拥护,沈娴要是想恁死皇帝……估计曹操不会明着反对或支持,但他会保持中立。

  “你来了之后我的压力小了不少呢,”沈娴笑着拍了拍荀攸的肩膀:“司隶暂定,兖州那边我会派子义率人回去支援一下二哥,剩下的……”

  剩下的就是刘协骤然遇刺身亡后的一系列麻烦事了。

  “主公,”荀攸思考了一会儿,才慢腾腾地问:“我听说陛下留了一道遗诏?那你……”

  “拖吧,”沈娴揉了揉眉心:“能拖到什么时候就拖到什么时候,总之不能现在就答应。”

  至少在收拾完袁绍、打压一批嚣张的世家杀鸡儆猴之前,沈娴一定得挺住了不能“被登基”,一旦坐上那个位置,她反而会比现在多了很多束缚,好多事情都不能直接去做了。

  “或者想个办法把杨司空手里藏着的遗诏偷回来,”沈娴无奈地叹口气:“貂蝉去了三趟都没找到那老爷子把圣旨放哪儿了。”

  “这……”荀攸和荀谌对视一眼:“主公,你容我想想。”

  第179章 178

  荀攸还没想出个对策来,杨彪就出手了。

  鉴于支援的大军已经到了,沈娴也没别的理由把大臣们继续保护在皇宫里面,于是在跟贾诩和郭嘉商量过之后,沈娴就派了几队精兵把各位大人们客客气气地送回了家。

  似乎是看出了刘太尉不好惹,大臣们老老实实地安分了两天。

  大臣们是安分了,可杨司空着急了,他还等着赶紧把沈娴弄上帝位呢,于是杨太尉就请了一帮人去他家走动,以“国不可一日无君”等等理由来游说其他人。

  大家各怀心思,谁也不松口,还有个别二愣子指责杨司空怀有二心,投敌叛国等等,大帽子扣得一个比一个严厉。

  不管别人说什么,杨司空始终稳坐钓鱼台,最后看大家的意见分化得差不多了,他这才微微一笑,取出了刘协提前交给他的遗诏。

  “刘太尉乃是先皇流落在外的亲姊,身份高贵,”杨司空捋着胡子,慢条斯理地解释:“这里面牵涉到一桩前朝旧事,与灵怀皇后有关系……”

  听完了杨司空的解释,有些人提出了异议:“杨大人,您说的这些……可有证据?”

  “刘太尉手中有块灵怀皇后留给她准备日后相认的信物,是灵帝赏赐的凤凰佩,与先皇手中的乃是一对,这个宫中都有记载,”对于这些疑问,杨司空早有准备,且不说有刘协死前交给董贵人的信物为证,单说杨司空,他自己就是参与了将沈娴送出宫这件事的人之一:“除此之外,还有几位当初帮助过灵怀皇后的老臣可以作证……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