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第27节(2 / 2)


  还是好想马上和安忻结婚。

  结婚以后就能天天练习了。

  方嵘在房间里待到吃午饭,午饭还是妈一个劲说话,爸偶尔附和几句,没人和他说话,方嵘就一句话也不说。

  孙桂元:“二弟家日子是越过越好了,还说威和陈家女儿不可能,我看就是打算结婚的。”

  “有可能早结婚了,还能拖到现在?”方刚强已经不觉得两家儿女有结婚的打算了。

  方嵘听到就想反驳,忍住了。

  安忻是他的媳妇,和堂哥一点关系也没有。

  “谁知道在想什么,走那么近。”

  “你就别管人家闲事了,他们两家走得近,碍着我们家了吗?陈家也不是大罪人,没享过祖上的福,当了一辈子农民,还因为祖上,被村子里的人瞧不起,如果二弟家因为和他们家走得近,连累老方家的名声,那就连累吧,名声也不值几个钱。”

  方嵘在心里点头,爸说的对。

  名声在穷饿年代不值几个钱,他不觉得祖上有当官有读书人的家庭名声就坏。

  又不是贪官污吏,安忻家真的太冤了。

  不碍着他们家,碍着她的眼了,孙桂元听出来老伴生气了,不再提二弟家和陈家:“阿嵘,你以后娶个好媳妇,也给家里带好吃的,咱不羡慕别人家。”

  谁羡慕了,方嵘一点不羡慕,明明是妈羡慕了。

  他真的不羡慕,昨晚安忻给他留包子馒头当夜宵吃,安忻有好吃的都会想着他,不需要他羡慕别人家有好吃的。

  ...

  从李真凤家出来,陈安忻遇见了孙桂元。

  陈安忻没打算和不熟的孙婶子打招呼。

  方嵘是方嵘,他妈是他妈,她不会因为方嵘就对他妈有多少好感。

  “今天又给我弟妹家里送吃的?”

  她不去搭话,孙桂元主动找话。

  陈安忻除了赶集,很少往方家住的这片走。

  今天是有个别情况,她才过来了:“不是的孙婶子,今天是去李婶子家帮忙做烧饼,她家得来个烧饼炉子,问我会不会用,我在县城读书的时候有见过怎么做烧饼,就去帮忙做烧饼了。”

  烧饼炉子还是李婶子娘家人送的,说是打算换个新的烧饼炉子,旧的就给她家了,冬天能烤番薯吃。

  李婶子娘家人卖烧饼的。

  “你还会做烧饼啊。”

  “做得不算多好,孙婶子,你拿两个尝尝吧,我得赶紧回家了。”陈安忻用草纸包了两个烧饼给孙桂元,给完就走了。

  趁热乎带回家吃,烧饼凉了吃起来就没那么脆。

  孙桂元肯定不能把两个烧饼扔了,和陈安忻搭话就是打听她去做什么,顺便瞧瞧她篮子里有什么。

  “阿嵘,出来吃烧饼,还脆着。”

  “妈,你又从二妈家拿吃的了?”方嵘接了烧饼吃。

  “算是吧。”她不好直说是陈安忻给的。

  如果是二妈家,就是安忻做的,方嵘问了句心里有数后,吃了不大的饼,吃完继续干活。

  下次见着安忻,跟安忻说她做的烧饼也很好吃。

  ...

  “别臭美了,整天待在镜子前。”陈安忻拿着烧饼回到家里,见妹妹还在房间里照镜子,说了她一句,将饼分她一个。

  “姐,你给爸妈了吗?”陈安萍终于不再照镜子,啃饼。

  “给了,爸妈一人两个。”陈安忻坐在床边,也吃起了烧饼。

  前几天她生日,方嵘送了她一个梳妆台,梳妆台上还有镜子,不是单独的一面镜子,就是连着梳妆台的,还能翻转。

  梳妆台并没有大得夸张,比一个人宽些,两个人就窄了,方嵘还配了个高度适宜的凳子。

  安萍一眼就喜欢上了,还问她出嫁的时候,会不会把这个梳妆台带走。

  她说看情况吧。

  除了梳妆台,方嵘还送了一个女孩形象的木头不倒翁,给不倒翁上色了。

  发型,常穿的衣服裤子颜色,一看就知道是她。

  方嵘特意说这个不倒翁是他饿肚子两天做的,梳妆台一直悄悄在做,给她当生日礼,等他们俩结婚,给她做更大更好的。

  她生日没打算过,妹妹见她生日没一点反应,早上中午吃得都很普通,慌了,怕晚上也没好吃的,提醒她,今天是她的生日。

  她说知道,生日也不是必须吃什么好东西。

  陈安萍哪能答应姐姐的说法,一年里头没几天有正当理由吃好东西的了,姐姐生日绝不能白白浪费。

  经过她软磨硬泡,陈安忻终于答应煎饼,吃了煎饼就当正式过个生日。

  她没想过方嵘会在晚上送她生日礼,还是和方威一起来的,方威拿煤油灯,方嵘搬梳妆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