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第2节(2 / 2)


  外面天色微亮,山边露出橘黄的光。

  陈安忻看见院子里冒出绿叶嫩芽的树,整个人都不好了。

  连忙去看放在堂屋的黄历。

  1984年3月!

  完了,方嵘已经缠上来了。

  “安忻,这么早起来,肚子饿了?番薯粥要晚点才能煮好,你去睡觉吧,醒来让安萍把粥送到田里,你送碗到你哥家。”

  番薯粥里放的是晒干的番薯条,小小的,带着不明显的甜,不需要泡,只用清洗干净就能和米一起煮。

  如果能加糖,味道就好点了。

  “妈,方嵘他……”

  听到女儿主动提起方嵘,方红霞也不含糊其辞:“安忻,妈觉得你和他说清楚最好,他妈什么样,村子里大家都清楚,方嵘是好,但是他妈不好,你要能嫁过去,也是受婆婆磋磨,你自己想清楚,方嵘我们赶不走,趁着他还没帮咱家干几次活,你赶紧决定,要是被他妈发现,咱家又不得安宁。”

  方红霞说得很委婉,没提他们家配不上方嵘家。

  她从小生活在方家村,孩子们的爸爸姓陈,但也是方家村人,他们夫妻两人一直都知道孙桂元,方嵘妈妈的德行。

  孙桂元从小就得理不饶人,爱吹牛要面子,嫁给方嵘爸爸,方嵘爸爸还当过生产小队队长,她面子有了,生了几个儿子女儿,各个也都有本事,更加觉得高人一等。

  特别瞧不起他们,走路遇到他们,都要给白眼,也不知怎么教出方嵘这个闷葫芦。

  “我中午就去找他说清楚。”熬番薯粥不费劲,已经摸清时间的陈安忻回屋子躺着,想中午该如何说才好。

  方嵘在他们家田地干活,为了避嫌,她不去田里,在家倒是清闲了,还能有时间歇息。

  躺到床上,睡意很快来袭,等她再次醒来,天光大亮,妹妹也已经不在身边。

  再次去堂屋,陈安忻看见挂在墙上的老钟,时间已经转到上午九点半。

  换个方向,陈安忻去厨房,掀开锅盖,番薯粥已经冷了,水多,番薯和米少,这样的粥用锅盖盖着,闷多久都不会浓稠,米和番薯早就已经沉到锅底去了。

  她先去刷牙洗脸,洗完给自己盛了小碗番薯粥,和想的一样,就比白粥多了点颜色,多了点番薯独有的味道,总体还是淡的。

  如果再甜点,很适合夏天喝来解渴。

  第3章 豆腐饼

  喝了一碗番薯粥垫肚子后,陈安忻拿搪瓷缸子盛了差不多半缸子的番薯粥,送去哥嫂家。

  多捞了些干的,本来这锅番薯粥是家里今天一天的粮食,她临时决定做点别的来吃,番薯粥就多送些到大哥家。

  将满是污垢的酱油瓶找到刷干净,陈安忻拿上酱油瓶和番薯粥,出发去哥嫂家。

  哥嫂家离得不远,她送完番薯粥,洗了缸子就走。

  从哥嫂家出来,买了两块老豆腐,一瓶香油,酱油打了满满一壶,花不到五毛钱。

  九几年的时候几毛钱可买不来这堆东西。

  也不能和九几年比,九几年的时候她兜里有闲钱,买调料舍得,现在所有钱加起来,角角落落搜刮干净,还不到十块。

  没有收入,就这点钱,很快能见底。

  回到家,陈安忻先揉面,面揉好了放起来醒着,去院子剪了把小葱,洗净放着。

  捏豆腐,拌豆腐馅。

  今天准备煎豆腐饼,鏊子也给洗干净了,豆腐馅包进面皮里,瞧着时间,安萍快放学回家了,陈安忻加快速度包馅,压饼。

  等陈安萍回来,第一锅豆腐饼已经出来。

  开了几年早饭铺子,她做饼做包子的速度提上去了,火候也能掌握得准。

  “姐!中午饭居然用油了!好香!”陈安萍进家里院子就闻到香味了,肚子饿得咕咕响。

  油滋滋响,听在她耳朵里,简直是无比美妙的音乐。

  见妹妹站在灶台边,眼巴巴看着煎好的豆腐饼,陈安忻道:“现在还很烫,你先送四个到哥嫂家里,回来就轮到你吃。”

  “好嘞!”陈安萍嗓音响亮,恨不得用冲的速度把豆腐饼送到哥哥嫂子家,好马上回来吃豆腐饼。

  陈安忻拿大碗装了四个,递给妹妹:“路上别跑太快,小心摔着。”

  “嗯!”陈安萍抱着碗出去,她可不敢摔,手里拿着的是珍贵的粮食。

  第一锅给哥嫂安萍还有她自己吃,第二锅才是送到田里去的。

  她做的豆腐饼比手掌要小,厚实,一鏊子能煎八个饼。

  送哥嫂家里四个,安萍两个,她一个,第一锅多出来的一个并到第二锅,到时候送田里去。

  哥嫂家里。

  赵美明:“不久前安忻还送了番薯粥过来,怎么现在又送东西来了。”

  肚子饿得咕咕响的陈安萍过来得急,到了哥嫂家里,反而不急着走:“嫂子,我也不知道我姐今天怎么了,这饼可好吃了,皮都是黄金颜色!时时和悦悦吃了肯定也说好吃。”

  时时和悦悦是大哥大嫂家的孩子,兄妹,一个四岁,一个两岁。

  两岁的妹妹才学会走路,遇见陌生人会躲在爸妈或者哥哥身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