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第27节(1 / 2)





  沈嫣终于知道沈淑那一套是遗传谁的了,听到帮衬二字,沈嫣将杯盏往桌上一放,声音很响,沈二叔公一下安静了,沈嫣敛下笑意神色沉了几分:“采选时就闹出了事,仗着自己是沈家人,欺负采选进来的人不说,还险些将人推下池塘淹死,让她做个贵人还不安分,三天两头闹事,还弄坏了皇上所赐的东西,若不是顶着沈家这个姓,她就是有十个脑袋都不够掉的。”

  “这等不分轻重,连规矩都不懂的人怎么能入宫,本宫又怎么能让她祸害了沈家。”

  沈二叔公脸色都变了,这是在指桑骂槐,说他不分轻重不懂规矩,在祸害沈侯府。

  长她两个辈分,这脸面如何下的来,沈二叔公看向老侯爷:“好,好,皇后娘娘这是不帮了。”

  “二叔公的忙本宫自然要帮,您不是担心沈淑出宫后再难议亲,本宫已经替她想好了,过完年送回淮阳去,在宗族内为她找一门亲事,出嫁乃大事,侯府这儿也不会少了添嫁,这阵子就好好呆在家里,安心备嫁。”

  跪在杨氏后头的沈淑猛地抬起头,脱口而出:“我不要。”让她嫁去淮阳,她死都不从。

  “大哥,我们这样上门来,你都不说一句,这……”沈二叔公在老侯爷面前做派惯了,开口就是这么一句话,隐隐有指责的意味,像是在说,这么简单的要求你们都办不到,莫不是现在瞧不上他们,想断了这门亲。

  老侯爷神色如常:“二弟,这我可做不了主。”

  “二叔公,您当着本宫的面要挟祖父,抹了本宫的面子,就是抹皇上的颜面。”沈嫣不介意再提醒他们一回,“抹了圣上颜面,是要掉脑袋的。”

  沈二叔公不知道的,他两个儿子岂会没听明白,以前来侯府提要求,那都是老侯爷让着的,眼下皇后娘娘半分颜面都不给,老侯爷也是那意思,他们要多说几句,传到皇上耳朵里,他们的乌纱帽都不保。

  想到这儿,哪还管送不送人入宫,就是事先想的,不带沈淑带别人也好,这会儿也不敢说了。

  拖了自己的爹赶紧离开。

  沈二老爷不放心,跟了出去看。

  宴客厅内就剩下老侯爷和沈侯爷,沈嫣这才缓和了神情:“祖父,您不便说出口的,嫣儿替您做决定了,沈侯府对二叔公一家已经仁至义尽,往后您不必为过去那点事介怀。”

  沈二叔公虽说没走仕途,可那些年时书念的也不少,在沈嫣看来,这并不是受不受伤的事,人的认知和见识就注定了他今后会走上什么样的路;即便是搬到阜阳城这么多年了,二叔公还是这幅没见过世面的样子,以为举着沈家就是顶了天了,教养出来的孙女也是这幅德行,沈嫣可没打算让他吃个亏再长记性,直接些断了他念想,免得以后再为这样的事来侯府烦祖父。

  “你祖父之前就拒绝过一回,这次是听到你回侯府省亲。”沈侯爷是以觉得没必要在二叔一家上浪费时间,省亲就一日,宴席过后就要回宫,便问沈嫣,“你之前送信回来,说要你大哥派人去南平一趟,所为何事?”

  谈及这个,沈嫣的脸色凝重了几分:“女儿总觉得朝中王国公他们对皇上的态度有些奇怪,南平被灭多年,南平公主也已经过世,就抓着皇上身上有南平人血脉这一点要对那么多的遗民赶尽杀绝,委实站不住脚。”

  第35章

  二十多年前的事, 沈嫣还未出生, 父亲也还年轻,但祖父他们是经历过来的,唯有他们这一辈人才更清楚一些当年的事。

  当年先帝对南平发兵的缘由是南平与大晋接壤的几处地方冲突不断, 南平又接连三年没有上贡朝廷,不断挑衅,触怒了圣威。

  大晋周边有不少附属小国,通商往来,许多年下来关系也都不错, 既是依附, 每年自然都需要进贡, 朝廷偶有赏赐, 两地相安无事, 百姓和乐, 十分的太平。

  南平是附属小国之一, 与南里相邻, 地处大晋南面,南平再往南就是茂密的深山丛林, 过了这片茂密山林后就是海,但山林中野兽遍布, 危机四伏, 鲜少有人抵达过最南端。

  南平有膏腴之地的美称,土地肥沃,四季如春, 物产极为丰富,每年的贡品也十分的多,在这么多附属小国之中,能算得上前几。

  若要按老侯爷的猜测来,先帝当初对南平这个地方其实是动了些心思的,上贡不如归属于大晋,这样年年出产的粮食,养几批驻守北岭的士兵都有多。

  但若因此发兵,会引起其他附属小国的警惕,国虽小,联合起来却不容小觑,大晋幅员辽阔,到时候真打起来,占不了便宜不说,很可能自己栽一头大,所以先帝也仅仅是动了些心思,而后便没再想。

  如此过了数年,南平新王继位,原本太平的淇河一带开始起冲突,起先是南平的百姓和淇河一带的百姓为了争夺相连的田地,后来延伸至地方官员之间的暗中相斗,直到闹出数条人命来,上奏到了朝廷,先帝大怒。

  朝廷很快派人镇压,先帝还派了官员去调解,之后事态却越来越严重,到了南平禁止淇河内经商的人进入南平境内,还绑架打伤越界的百姓,要淇河的官员拿钱去赎人,就在那年,南平没有上贡。

  有了开头,第二年,第三年,冲突不断,这上贡就直接给断了,消息传到阜阳城,这就是要脱离出去的意思,你管你的,我管我的。

  这就好像是,一班子干活的人,有人撂担子不说,还带头闹事,为了不让其他人受他影响蛊惑,便是要当机立断的将其遏制住,以免事态严重,波及开去。

  也是趁了这机会,先帝当即下令,派兵攻打南平。

  南平富饶,地虽小,人却不少,这一场仗也是出乎先帝的预料,打了三年之久都不能平定,淇河一带,上至拢州的百姓都叫苦不迭,他们原本生活就很安定,几辈人都没遇到过这样连年的战事,再这么往下打,不说南平,大晋也损失很大。

  先帝决定御驾亲征。

  皇帝亲征,士气大涨,这场仗又打了两年,老侯爷他们身在阜阳城里,便是没有看到,也能想得到接连五六年下来的战事,会把南平和淇河的百姓折磨成什么样,南平纵使有再多的粮草支撑,人也该耗空了。

  最后,大晋大获全胜。

  先帝率军进入南平王宫时,南平王和王后已经自缢身亡,先帝抓获了没来得及自尽的南平公主,将她带回了阜阳城,所有余下的一些官员全数抓获,不服的斩首示众,余留下来的那些,关押在王宫的牢中,待南平重整后,还用得到。

  南平公主十六岁芳华的年纪,生的美丽动人,气质如兰,先帝见了十分喜欢,带回宫后便封了妃,宠爱有加,隔年初夏时怀有了身孕。

  在南平公主有身孕之前,先帝已有四哥儿子两个女儿,对于普通人家而言也算是枝叶繁茂,但对皇家而言,子嗣并不算多,所以南平公主怀有身孕这件事,本应该是很值得期待的。

  可就在这时,十月中,南平那儿传来了投降将士自缢身亡的消息,留在王宫中的一些人也都死了,大火一场烧的就剩下一堆灰烬,十一月将近,南平公主被打入冷宫,前后不过半月功夫,有人猜测是因为这件事触怒到了先帝。

  之后的事沈嫣也都知道,皇上是在冷宫出生,出生后先帝也没将他从冷宫接出来,直到三年后南平公主在冷宫自缢身亡,留下年仅三岁的皇上,当时的皇后娘娘于心不忍,将他交给了容婕妤抚养。

  这些事情都是明面上的,沈老侯爷知道,朝中官员知道,就连阜阳城里的百姓都能将事情说个大概,沈嫣计较的,是这其中不为人知的。

  南平战败一年之后,正在恢复生息之时,南平那些投降将士和官员自缢身亡是不是还有别的缘由。

  南平公主的死是不是和这些事有关。

  沈嫣问祖父:“先帝御驾亲征,跟随的官员有哪些,祖父您还记得吗?”

  老侯爷想到了她所问之人是谁:“王国公是跟随的官员之一,南平战败后,他奉命留在淇河,三年后被先帝召回。”

  当初跟随先帝御驾亲征的那些人,战后有不少人留下来,几年之后回朝,升官加爵更是不必说,而这些人,老侯爷说起来时,就都是当初反对皇上登基的那一批。

  而这也是沈嫣的疑惑所在:“祖父,南平公主过世时皇上还那么小,对南平公主的印象也不深,更别说知晓南平的事了,后来交由容婕妤抚养,宫内外无人提起,皇上在宫中长大,本就是一心向着大晋。”

  但王国公他们却要反反复复的提起这些事,偏要去加深皇上对南平的印象,屡屡提起南平那些遗民有多么可恶,逼皇上对南平的遗民赶尽杀绝,倘若皇上有半分犹豫,那便是有二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