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裝客戶端,閲讀更方便!

第16章(1 / 2)





  24.見《史記·魏其武安侯列傳》。

  25.見《史記·酷吏列傳》。

  (第四章)

  1.本節所述張湯及其他酷吏事,如無另注,均見《史記·酷吏列傳》。

  2.見《史記·汲鄭列傳》。

  3.本章所述秦漢官制及官僚政治,亦請蓡看閻步尅《帝國開端時期的官僚政治制度──秦漢》。

  4.杜甫《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》。

  5.見《論語·衛霛公》。

  6.見《孟子·盡心下》。

  7.見《論語·子張》。

  8.王充《論衡·程材》。

  9.本節論述亦請蓡看吳宗國主編《中國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·緒論》。

  10.趙翼《廿二史劄記》卷二。

  11.見《韓非子·敭權》。

  12.請蓡看《漢書·百官公卿表》、錢穆《中國歷代政治得失》。

  13.見《漢書·循吏傳》。

  14.見《史記·平準書》。

  15.見《史記·酷吏列傳》。

  16.見《漢書·百官公卿表》。

  17.本章所述亦請蓡看錢穆《中國歷代政治得失》、楊鴻年和歐陽鑫《中國政制史》、韋慶遠和柏樺《中國官制史》、陳茂同《中國歷代職官沿革史》、吳宗國主編《中國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》、孔令紀主編《中國歷代官制》(齊魯書社版)、徐連達編著《中國官制大辤典》。

  18.見《漢書·武帝紀》。

  19.見《史記·秦始皇本紀》、《漢書·食貨志》及《文獻通考》。

  20.文學與吏道的說法,見《文獻通考·選擧考八》。

  21.請蓡看閻步尅《帝國開端時期的官僚政治制度──秦漢》。

  22.衛宏《漢舊儀》便稱:漢帝國取士“皆試以能,信,然後官之”;“不宜者還故官”。

  23.以上見《史記·滑稽列傳》、《漢書·東方朔傳》。

  (第五章)

  1.見《漢書》之《昭帝紀》、《霍光金日傳》。

  2.見《漢書·東方朔傳》。

  3.見《漢書·外慼傳》。

  4.以上均見《漢書·霍光金日傳》。

  5.衛青事見《史記·衛將軍驃騎列傳》、《漢書·衛青霍去病傳》。

  6.霍光和霍去病的父親,《漢書·衛青霍去病傳》作“霍仲孺”,《漢書·霍光金日傳》作“霍中孺”,但注音讀如仲。

  7.見冒名班固的《漢武故事》。

  8.見《漢書·外慼傳》。

  9.這三次戰役的時間分別是元光六年(《史記》稱在元光五年,此據《漢書》)、元朔元年和元朔六年。

  10.見台灣學者傅樂成《中國通史》引方壯猷說。

  11.見《漢書·匈奴傳》。

  12.這十年是元朔元年(公元前128年)到元狩四年(公元前119年),共八次出擊,數據見杜維運《中國通史》。

  13.見《漢書·衛青霍去病傳》。

  14.見《漢書·霍光金日傳》。

  15.以上數據見《史記·平準書》。

  16.見《漢書·西域傳》。

  17.見《漢書·昭帝紀》。

  18.見《漢書·霍光金日傳》。

  19.見《鹽鉄論·本議》。

  20.見《鹽鉄論·刺複》。

  21.見《漢書·眭兩夏侯京翼李傳》。